在韩国,《环球时报》记者对韩国人处理垃圾的方式感到非常有意思,不仅倒垃圾得看日子,有的地方甚至还被要求在垃圾袋上写上姓名。
在韩国的马路、街道上很难找到垃圾桶的影子。只有在公共汽车站、大楼出入口旁边等人流多的地方,如街心绿地、公园景区、住宅社区,才设置了透明垃圾桶,而且通常一排四五个,韩国朋友称这是为了对垃圾进行细分,有的是装“可回收垃圾”、有的是装“不可回收垃圾”,还有一桶是专门回收食品垃圾,回收后主要用来再加工生产饲料。
首尔市政府除了在公共场所设立分类垃圾桶,每个社区的垃圾回收是定点定时的。原则上,周末和平日里白天不允许扔垃圾,因为收一般垃圾和食物垃圾的车是每周一到周五凌晨来收走。如果是周末,就得把垃圾存到周日晚上,否则垃圾车走了再扔就会影响环境。
在韩国装垃圾,还必须购买政府统一监制的垃圾袋,尺寸规格都有限制。垃圾袋有不同容量的7种规格供市民选购,不同生活区的垃圾袋颜色也不同。而且垃圾袋还不便宜,普通家庭每个月大约需要花费2500韩元(约合15元人民币),所以没人会每天扔垃圾,一般都会把垃圾使劲塞进袋子里,等到实在装不下了,才拿去扔掉。韩国人都很注意垃圾分类,因为垃圾没有正确分类,一经发现会被罚款。放在袋中的垃圾不能含有水分,垃圾车来的时候,用铁钩从袋子的两个下角钩开,如果有液体流出的话,就要重罚。这可苦了餐厅,为了不被罚款他们只有先将食物垃圾装在蛇皮袋中,将水尽量挤干,然后再放入垃圾袋中。
更有趣的是,首尔有的区还要求一些商铺实行垃圾实名制,这样政府部门很容易查处谁没有配合垃圾袋收费制度。如果家庭要扔大型废弃物,如家具和家用电器等,要提前通知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第二天检查,贴上标签,收取费用,然后由地方相关部门收走。
除了复杂的垃圾分类处理,韩国人的绿色生活理念还表现在各个方面。韩国开展全民性的社会节约运动,韩国的饭店、宾馆和酒店,都不提供一次性牙刷、牙膏等必备“小件”。韩国餐厅里使用的筷子,既不是国内那种一次性的木筷,也不是消过毒可反复使用的木筷,而是不锈钢的筷子,寿命长,也容易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