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生活垃圾分类行业2018年度发展报告》
 
来源:固废观察微信        发稿时间:2019-02-26 11:56:08        发稿编辑:影子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自2017年3月起,经过两年多发展正逐步由点到面启动。尽管工作中困难重重,但全国46个重点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垃圾分类概况

2017年3月,为切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颁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中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截至目前,全国46个重点城市均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多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初见成效。

从垃圾分类覆盖面来看,46个重点城市均公布了实施方案。其中,有41个城市已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19个城市出台了示范片区建设和验收标准。

从立法上看,有16个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6个城市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立法计划,2017年以来,厦门、西宁、广州、重庆、太原分别发布了垃圾分类地方性立法

2018年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国家政策

30.png

垃圾分类市场分析

垃圾分类或将成为固废领域的热门市场

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前,我国将在46个城市先行试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截止2018年7月,根据环卫司南不完全总结: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中,70%的城市(32)已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垃圾分类运营企业,尚有30%的城市(14个)未发现此类招投标项目。

根据统计金额将近三年涉及生活垃圾分类运营的项目的合同总金额把42座城市分为以下四类:

注:金额仅限运营合同金额,不包括设备、容器、培训、软硬件安装等项目。D类为未进行运营采购服务城市

A、合同额1亿元以上城市(9座):

北京市、成都市、德阳市、广元市、杭州市、合肥市、兰州市、南京市、郑州市。

B、合同额500万以上城市(12座):

广州市、济南市、宁波市、上海市、深圳市、苏州市、天津市、武汉市、西安市、西宁市、宜春市。

C、合同额500万以下城市(11座):

大连市、福州市、贵阳市、南昌市、沈阳市、太原市、铜陵市、宜昌市、长春市、长沙市、重庆市。

D、未采购服务城市(14座):

哈尔滨市、海口市、邯郸市、呼和浩特市、昆明市、拉萨市、南宁市、青岛市、日喀则市、石家庄市、泰安市、乌鲁木齐市、咸阳市。

备注:统计金额为近三年来垃圾分类运营项目(不包括设备、容器、培训、软硬件安装等项目)的合同总金额。D类城市未发现运营类项目。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市场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垃圾分类市场化改革在各地上演,垃圾分类或将成为固废领域的热门市场。

市场格局由碎片化走向一体化

自垃圾分类尝试市场化以来,其采用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类:

1、环卫一体化。是将一定区域(一般以区或县为单位)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利用及路面保洁、公厕管理等与环卫相关业务一起“打包”,由当地政府通过招标等形式外包给一家大的企业来运作。

2、垃圾分类投放环节市场化。主要特点只是把垃圾分类投放这个环节单独外包出来,进行市场化试点。

3、垃圾分类市场化。目前,在安徽合肥,浙江金华等少数地方,在尝试把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各环节连接起来做市场化试点。

垃圾分类市场进入2018年后,年费超千万元的项目批量涌现,合同额 “亿元级”项目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市场正从早期的“小区试点”、“示范片区”进化到现在的“收运处”一体化,碎片化的市场格局被逐步打破。整合城市垃圾处理的全产业链是未来市场的重要走向,包括垃圾收集、分类、运输、加工、交易、废品回收市场建设、检查与监控等各环节的协调发展。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同时,取得社会、生态和环境的全面效益。

PPP模式引领垃圾分类进入新时代

将PPP模式应用于垃圾分类市场化项目在2018年逐步成为热门。截止至2018年10月31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管理库+储配清单)已入库垃圾分类PPP项目12个,进入项目前期咨询阶段的垃圾分类PPP项目也在持续增加。

已入库垃圾分类PPP项目

31.png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32.jpg

习近平: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数据显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或将成为垃圾分类市场分水岭。11月份,全国共开标垃圾分类服务项目/标段122个,是全年单月开标垃圾分类项目数量最多的月份,其中开标首年服务金额超过1000万的项目/标段7个,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33.jpg

垃圾分类企业剧增

经过2017年首年发展,进入2018年以后,垃圾分类服务项目呈逐月增加趋势。市场需求的释放,不仅催生了众多新生的垃圾分类企业,众多老企业在经营范围增加“垃圾分类”,也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在环卫行业尤为明显。

2018年12月18日,中国环联通过企业工商数据平台查询得知,目前经营范围涉及垃圾分类的公司或机构超过4000家。其中,天眼查的查询结果为3999家,企查查的查询结果为4032家,启信宝的查询结果为3912家。

可以说,垃圾分类市场热度空前,群雄割据大幕正在拉开。

垃圾分类行业

未来发展趋势

垃圾分类全面进入收费时代

2018年7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这标志着,继鼓励、试点、强制等手段之后,垃圾分类即将进入收费时代。

遵循“污染担责”的原则,未来,为了推广垃圾分类,分类者可以少付费,不分类或混合分类的就实行高一些的收费标准。作为一种环境政策工具,垃圾计量收费的重点并非在“收费”。因为收费不是目的,减量才是关键。

现有的垃圾分类市场化项目都投入大量资金在垃圾分类前端投放和收运环节,并希望通过市场化来提高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并逐步降低相关的投入,但这个过程的具体预期时间难以确定,如果长期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投入的可持续性难以维持。对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城市来说,就更需要找到一个更高效、更经济的市场化模式。

采用计量收费后,则大幅度补足了我国现有垃圾分类补贴收费的补足,逐渐将费用转移向“污染者治理”端口。

“重资产、技术型、互联网化”或将成为垃圾分类企业的显著标签

2017年以前,推动垃圾分类的主要形式是启动“试点小区”建设工作;进入2018年后,重心转移到以街道为单位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工作;按照发改委和住建部2017年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将形成4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以上三个阶段的逐次演变,鲜活地反映了垃圾分类工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客观发展规律。垃圾分类:成败基础在“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的建设,成败关键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的执行。在此基础上可以预见,未来的垃圾分类主战场将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配套体系建设运营”领域展开,“重资产、技术型、互联网化”将成为垃圾分类企业的显著标签。

配套政策保障促进市场空间释放

目前一些地区已率先建立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尽管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但是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并没有针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针对性措施。

分类投放环节是整个垃圾分类中的关键和难点,国内城市在行政、经济、法规、宣传等多方面采取了措施,力争从多个方面来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准确率和参与率。行政方面,很多城市加强了部门协作;法规和宣传方面,很多城市制定了垃圾分类的政府规章,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经济方面,很多城市采用了正向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分类投放的准确率和参与率;居民层面,采用积分兑换等模式,对居民投放的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等进行奖励。各种层面各种渠道不断激励,从而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参与率与准确率。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