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
罗冰生在当天召开的中钢协2010年第三次信息发布会上称,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在第二季度连续三个月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内产量增加所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自产铁矿石达4.85亿吨,比去年同期上涨28.1%;其中二季度自产铁矿石更是比一季度上涨37.61%。罗冰生称,这就是中国减少铁矿石进口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4月、5月、6月,铁矿石进口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94%、2.92%、14.72%,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在不断下降。整个上半年,中国进口铁矿石30928万吨,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长4.06%,增幅下降25.14%。
罗冰生特别提到,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中,有一家公司对其6月份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的显著下滑感到非常担忧。据了解,罗冰生所指的这家公司应为巴西淡水河谷。
罗冰生称,上半年全球粗钢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7.9%,但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现在的增长仍属于恢复性增长,对铁矿石进口的需求也还未达到之前的水平,而影响铁矿石进口的重要因素是中国需求。
谈判仍在进行
罗冰生8月3日用供需双方处于“胶着的博弈状态”,来形容2010年度铁矿石谈判的现状,并称三家矿山公司无一家宣布谈判中止,钢企和它们的谈判也都在继续。
罗冰生重申,中国反对全球三大矿山公司(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极力推行的指数定价机制(即主要根据普氏能源资讯的普氏指数定价)。
“指数定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罗冰生提出三点:一是“普氏指数”以一次报价来定指数,而非实际价格,覆盖面小;二是铁矿石价格是指离岸价,指数是到岸价,要扣除海运费,而海运费是变动的;三,指数并不能反映铁矿石的“优质优价”。
他表示,也应思考除指数外其他的办法。
7月钢企盈利继续恶化
根据当天信息发布会透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纳入统计的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6.06%;实现利润507.18亿元,同比增加484.36亿元。不过,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只有3.47%,低于工业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全行业仍处于低效益的状态。
罗冰生称,中国已有40%的钢铁企业减产,7月钢企盈利较上月进一步下降,三季度盈利形势可谓相当严峻。
罗冰生表示,目前钢价下跌及生产成本上升将有利于限制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如果三季度总量降不下来,去库存化效果不明显,那么严峻态势还有可能延至四季度。”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由于7月订货量持续减少,以及钢厂减产仍未到位,库存压力再加上成本倒挂,钢厂限产范围继续扩大,唐钢、武钢、沙钢、攀钢等大型企业也已步入限产行列。
在8月3日的信息发布会上,罗冰生还谈到,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主要的障碍是行政干预太多,在单一省市内的重组有一定局限性。他主张,“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跨省市的大范围联合重组。”
他透露,像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鞍钢和辽宁省管辖的本钢之前整合遇到的难题,年底或有重大突破。
全面推进进口代理制度
此外,罗冰生透露,中国已开始建立铁矿石保障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对进口铁矿石企业资质标准进行调整,重新确定进口铁矿石企业名单,并将于近期公布名单;全面推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对进口铁矿石流向进行审查,中钢协和五矿商会已成立审查办公室,对每一单进口合同进行审查,禁止流向国家产业政策中规定的应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
“代理制是行业公约而非政府行政命令,欧盟和日本也实行铁矿石进口代理制,并不违背WTO自由贸易原则。”罗冰生表示,本次调整更注重进口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的情况和进口资金的保障,调整后的标准将更严格,获得资质的企业数量将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