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塑料袋有什么危害呢?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其一,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其二,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再也不能吃东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事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屡见不鲜。
其三,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
“白色污染”如此“来势汹汹”,怎样才能减少并且治理“白色污染”呢?
业内人士认为,环保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现在离真正杜绝“白色污染”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禁白”,不但要加大环保公益宣传的投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而科研单位也要抓紧研发无污染的新型包装袋,寻找环保替代品,并建立回收机制。 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 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只有多管齐下,白色污染问题才有望得以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