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元旦,大洋彼岸抛过来一个绣球:美国宣布取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限制。然而,金融风暴来了,绣球变成了冰球,寒冷立即侵袭了一个产业的肌体。
其实早在08年底,我们这个行业的领袖们早就在北京打了招呼:“在度过严冬的时候,我们不要冬眠”。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显示出中国式的自信和智慧。仅仅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已率领数千万产业大军从容不迫地翻过了“雪山”,让全球同行再次领略中国人长袖善舞“治大国如烹小鲜”的产业烹饪艺术。谈笑间,一切冰霜雪雨都已经成为了大师们的“佐料”。
翻过“雪山”是“金山”。
今天,当我们站在岁月交替产业变革的历史门槛上,笔者更愿意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我们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一种乐观。而相对于其中的纺织服装机械企业来说,笔者认为更是喜从天降,这可是一个直接面临半个世纪一遇的发展机遇。
首先,先进的制造业离不开现代服务业。随着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机械城在无锡落定招商,长期制约我们这个产业和企业发展的瓶颈已经顷刻粉碎。这对业内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办专业市场对企业究竟有什么好处?”笔者十年前就请教过一个从专业市场搏杀出来的企业老总,他当时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三大好处:一、办市场能提高一个产业的社会影响力;二、办市场能使企业产生一种行业的归属感和竞争的归属感;三、办市场会加剧竞争,但企业会因此更具有竞争的目标和动力。笔者赞成这个观点,但还是要补充一条,办市场能减少制造企业的销售成本尤其是采购商的采购成本。这也是许多专业市场经久不衰的成功源泉。
第二、全球金融风暴加快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前进步伐。根据国务院和一些省市人民政府的规划要求,我国各地将淘汰一大批落后的产能。与此同时,也有更多的企业自觉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的投资。这种由政府主导的刚性需求和由企业自发的柔性需求,为我国的纺织服装机械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商机。据了解,仅无锡市有27家纺织企业在2010年底前完成的技术投资将超过75亿元。就全国而言,在后经济危机时期,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对机械设备的采购总额将达到数千亿之巨。
第三,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十大支柱产业中一直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民生工业。业内专家认为通过此次金融风暴,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出发,将会在全球瞩目中进行一次历史性大转移。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最早指出服装制造业转移的五个途径。即:①省内转移;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③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④向东盟国家转移;⑤逆向转移。服装业转移自然也挟带着上游纺织业的梯度转移,这种明确而坚定不移的产业政策导向,将会在我国许多产业承接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省市迅速催生出数万家企业和近千万个就业岗位,也必然会促使更多的机械企业在没有系统性风险的条件下获得爆发性增长的机遇。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也许我们应该感谢这场不合时宜的金融风暴。它给我们这个先导性产业带来的不仅是危机和挑战,而且更多的是奋起直追的战略性机遇。据预测,在后经济危机时期,我国国内市场对纺织服装机械的需求总量将接近一万亿。这个打着“扩大内需”时代标签的“大蛋糕”,会从哪里砸下来?又会砸中哪个企业?这在很多方面就取决于各个企业在新一轮专业市场竞争中的价值取向和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