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2009年12月4日
4人造革、合成革新兴产业聚集发展
4.1贸易总量等综合实力增强
2005年产量突破1 000 kt,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品产量1 675kt,比2006年增长21%。人造革与合成革企业占塑料制品行业销售收入的6.4%,在全国轻工业制品行业中的年均增速中位居前列。
2007年的产量是加入世贸组织前一年产量的3倍,由入世前平均增长速度2%,达到入世后年均21%的增长速度。截至2006年,我国人造革合成革生产线和产量已占据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在亚洲已经是十个周边国家和地区所占世界总量17%的数倍。
4.2高档合成革已经形成行业发展主流
聚氯乙烯(PVC)人造革与聚氨酯(PU)合成革装备现代化,产品比例结构正在调整,PU合成革已经由2005年的20.07%上升到2007年的37.3%。超细型、功能性、生态型、时尚化的高档人造革合成革具有透气透湿、质感柔软、耐老化、色泽时尚等特点;功能性合成革具有抗静电、阻燃、抗菌防臭、防紫外线等特性,广泛用于服装、制鞋、箱包、汽车、卫生环保等领域。本世纪以来开发的超细纤维材料和以非织造布为基材的合成革具有天然皮革的内部结构特征:产品迅速得到发展。
4.3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
2007年人造革合成革进出口总量为380 kt,其中进口80 kt,进口额6.56亿美元。人造革合成革20%的产品出口世界各国,去年出口300kt,出口额10亿美元,保持多年连续增长的局面。
4.4区域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形成以温州“中国合成革之都”为核心的若干个基地,如广东高明、浙江义乌、江苏江阴、河北白沟、福建晋江等若干产业聚集地的企业已经占据规模以上企业的80%;大型骨干企业化的研发中心与基地发挥了技术创新领头羊作用。
4.5名牌与专利战略推进,提升行业科技进步水平
人造革合成革名牌产品评审后取得良好效果:名牌企业市场占有率提升,提高了国际出口市场竞争力,名牌企业参与国际展览地位提升;名牌企业自觉加大了高新技术的投入,两个企业新进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名牌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两个企业新增生产装备;无论是名牌产品企业还是正在创名牌企业的专利数量都在增加;推动产业升级,名牌企业带头加大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力度,用新材料、新工艺,带动产业升级;企业积极参与研究行业标准修僧0订工作的水平提高。
5农用薄膜行业生产经营混乱无序,亟待解决
5.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差
据统计,目前全国农用薄膜行业有近千家生产企业,总生产能力达到了3 000 kt,规模企业的年产量超过1 000kt:但具有年产3 000飞以上生产规模的企业不足200家,而年生产能力达到万吨以上的仅有50余家,大多数农用薄膜生产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在3 000 t以下,同时存在大量不规范、生产规模不足1 000 t的家庭作坊式小工厂,从而导致国内大部分农用薄膜生产企业处于低水平、低品质的简单生产和再生产状态,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高能耗、高风险、低收益的恶性循环,农用薄膜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在1%以下,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的利润仅几十万元,仅微利或保本,从而导致农用薄膜企业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设备改造、技术培训等方面投入困难,加大了与国外先进农用薄膜技术水平的差距,同时由于农用薄膜生产企业规模小且过度分散,难以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使之最大化地应用于农业生产。
5.2农用薄膜销售市场秩序混乱、生产经营无序竞争
为了扶持农用薄膜的生产经营,自1994年以来,国家对农地膜生产企业实行定点生产企业制度、进口原材料免关税和免增值税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国农用薄膜行业的快速发展,农用薄膜行业的产量由1994年460kt发展到目前1 200 kt。但是随着2001年国家取消了农用薄膜定点生产企业制度和进口原材料免税政策,农用薄膜生产企业由1994年国家定点的291家,激增到2006年1 000多家,全行业农用薄膜的生产能力达到了3 000 kt,平均每个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足3 000t、实际年生产量平均约在1 000t左右。
由于农用薄膜行业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市场需求量,一些新进入农用薄膜行业的小企业为挤占农用薄膜的产品销售市场,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方式和“坑农”的手段,以劣质农用薄膜假冒优质农用薄膜,采用极低的产品销售价格冲击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正当利益。5.3农用薄膜原料价格不稳定,生产成本增加
当前,农用薄膜生产所需的PE-LLD、PE-LD和EVA 3种基本原材料树脂价格的涨幅都在60%以上,由于农用薄膜原材料价格上涨,致使农用薄膜生产经营中原材料成本占产品生产成本的比重由原来的80%左右增加到的90%以上。2008年中国农用薄膜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历了PE原材料的大涨大跌的市场行情,PE原材料的价格由上半年的大幅度上涨,7、8月份的高位运行,到目前的农用薄膜生产旺季时PE原材料价格的暴跌,严重地影响了农用薄膜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目前农用薄膜行业开工率严重不足,不仅造成企业生产困难,甚至严重亏损,极大地影响今年春季农用薄膜的生产供应,出现供需矛盾,从而严重影响2009年春季农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同时由于农用薄膜产品属季节性销售产品,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短时间、大批量、销售区域广,导致农用薄膜生产企业资金占用量大,流动资金紧张,难以维持正常生产需要。这些原因一方面导致农用薄膜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挫伤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行业和企业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民负担加重和购买力下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5.4农用薄膜经营销售的不规范
目前我国农用薄膜的经营销售主要集中在县一级的农用薄膜经销商,经营人数约占全国经营农用薄膜经销商的80%以上,农用薄膜的销售数量约占全国总销售数量的75%左右。在一个县城往往有十几家到几十家的经营门市部,有的地区形成农用薄膜销售一条街的状况,销售数量大多是几十吨到上百吨不等,年销售量超过1 000 t的农用薄膜经销商在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由于经销商的资金状况、销售能力和农业技术水平的差异,普遍存在着互相压价竞争、以次充好、售后技术服务跟不上等现象,这也给一些不正规的小农用薄膜生产企业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环境,部分小的农用薄膜经销商和生产企业联手操作,缺斤短两、以毛重代替净质量进行销售,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不仅导致这些地方的农民对农用薄膜覆盖技术热情的降低,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农用薄膜行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6塑料管道行业产销旺盛,标准滞后
目前塑料管道行业加工能力已超过5 000 kt。2008年,塑料管材管件产量为4 593.4 kt,同比增长28.18%。塑料管材出口达356.3 kt,同比增长22.21%,出口额10.02亿美元,同比增长31.15%;进口40.8kt,同比增长-10.38%,进口额为4.70亿美元,同比增长4.94%。产业集中度高,规模企业数量多,生产能力10kt以上的企业超过了100家,有近20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达到和超过100kt。
可见,在目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塑料制品行业多个品种受到影响,但是塑料管道产品生产、销售仍然蓬勃发展,市场需求旺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农村节水灌溉、城镇管网改造用塑料管前景广阔。早在2005年的调查中就显示,96%的村庄还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2005-2010年,我国农村耕地将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亿亩,其中低压管道灌溉3 000多万亩,喷灌2 000多万亩,微灌900多万亩。这些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的大量增加,使塑料管道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每年城市和农村新建建筑的面积将分别达到109m2左右,将拉动塑料管道行业更快发展;
(2)塑料管道优异性能显著,市场空间日渐扩大。我国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问题,塑料管道具有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四节”特点,应用市场有越来越大的空间;
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塑料管道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其中农用管道是塑料管道应用最为成功的大市场。我国农村尚有3.2亿人处于饮水不安全状态,国家规划到2015年要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这是塑料管道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
但是塑料管道相关标准滞后,缺乏技术研发投入,市场竞争激烈,劣质产品冲击市场严重,某些品种专用料依赖进口,2008年受一系列不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外部因素影响,产业竞争力和出口下降不可避免,但仅下降了几个百分点。
7塑料异型材及门窗的核心是品质
塑料异型材及门窗制品自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塑料异型材生产线10 000多条,产能约8 000kt多,生产企业1 000余家。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支持下,2007年国内市场需求应用达4 300kt,实际产量约占产能的1/2(含2 000kt劣质产品),出口近100kt,年需求PVC树脂约3 500kt以上,约占我国PVC树脂总产量40%以上。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国内近20家大中型企业,是引领行业发展、科技领先、品质信誉及国内外知名度非常高的支柱企业。
进入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国际国内应用市场萎缩、出口退税率降低、行业内的无序竞争激烈以及房地产市场新建宅总量的萎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塑料异型材制品行业2008年实际产销量由预计的4 800kt(预计正常增幅10%),缩减到3 800 kt左右(比预计少生产1 000kt,是造成今年PVC树脂滞销的主要原因之一)。200.8年出口量预计在去年100kt的基础上增加20 kt以上的出口量,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预计2008年塑料异型材出口约在80kt左右,同期缩减20%左右。
塑料异型材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产能规模差异巨大。以大连实德、芜湖海螺为代表的超大型塑料异型材制品加工企业拥有300条上下进口高速生产线,产能、产量500-600kt/a以上,而众多的小型民营企业只有4-6条线或十几条生产线(产能为每年数百吨至千吨)。劣质产品生产企业也存在近百条生产线(国产)与只有1-2条生产线的加工作坊的规模差异;
以宝硕门窗为代表的塑料门窗制品加工企业拥有几十台全部从德国进口的最先进的自动、数控加工设备,年实际产能近百万平方米。而目前国内普通的塑料门窗制品加工企业产能规模一般在10-20km2,几乎全为国产一般设备。更差的是街边作坊,只有1-2种更低劣、最廉价的加工设备,其余全部用手动工具替代;
(2)水平差异巨大。除投资、规模、硬件的巨大差异外,企业的技术、研发、试验检测、产品制造水平等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布局不合理。正规产品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天津、浙江、安徽5个省区,约占正规产品的60%-65%,新疆乌昌地区、西安、成都为点状分布,约占10%,山西、山东、黑龙江、江苏为次分布区,约占15%,其余各省区约占10%-15%。塑料异型材制品的最佳销售范围为半径小于500km:塑料门窗制品易佳销售范围为半径小于150km。而目前大部分大中刑骨干企业超出了最佳销售范围,甚至全国到处设办事处、建销售网点;
(4)规模不合理。超大规模企业在本部所在区域最大产能达300 kt/a以上,异地建厂也多在80-120kt/a。超大规模企业为了释放产能,在全国范围内以适用大众消费的产品与全国各地同行展开角逐。异地建厂初始规模偏大,大部分设备闲置。从多年实践来看,大规模企业在本部所在区域最大产能以80kt左右为宜,异地建厂以30kt左右为宜。在同一区域内强势品牌产能总规模应小于区域实际用量的1/2为宜。全国塑料异型材总需求量应位于行业总产能的2/3左右比例为宜;
(5)产品档次与品质良莠不齐。塑料异型材制品95%主要用于制造塑料门窗,其最大的应用市场之一为新建住宅工程。新建住宅工程绝大部分是由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而房地产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及快速发展,对所有相关应用制品和施工单位采用严酷的挤压,而门窗企业为了保证企业微薄的利润,只有选用廉价、出窗率高的型材及其他多种廉价或替代材料:门窗品质非常差。近几年来,劣质产品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如果不能实现有效控制和改善,塑料门窗这一制造节能、应用节能的优秀建筑节能产品很有可能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抵制而渐渐淡出市场。
8结语
我国塑料工业各子行业的发展稳中有序,部分子行业的发展迅速、开拓国际市场成绩显著,前景十分广阔。我国的塑料制品加工位居世界前列,其发展方向品由大量依靠进口逐步转为立足国内多种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在全体塑料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使我国塑料工业的各子行业度过全球金融危机的难关,从而进一步振兴我国的塑料工业!